移动电源,俗称充电宝。如今,随着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的普及,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生活必备品。事实上,移动电源就是一个集储电、升压、充电管理于一体的便携式设备。多年来,由于缺乏强制性标准的引导,移动电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,容量虚标、价格混乱、安全性堪忧等问题不断出现。
今年8月1日,国内首个移动电源国家强制标准《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》将正式实施。至2014年底,国内移动电源生产企业突然从之前的5000家左右骤降至500家左右。为此,许多业内人士都放言,2015年充电宝行业将迎来整合时代。
那么,到底充电宝行业会出现大鱼吃小鱼、优胜劣态的整合模式,还是会出现取长补短、百花齐放的竞合模式呢?
鱼龙混杂 事故频发
移动电源的发展历史并不长,其最早出现于2001年的CES展览上,由几节AA电池加上一个控制电路拼凑而成,当时的电芯体积较大,而且循环寿命不够。此后,市场上先后出现过类充电宝产品,但并没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,直到2007年苹果不可更换电池的iphone系列产品的问世,真正意义上的充电宝品牌时代才开始出现。“刚开始出现那几年,管理电路、芯片、电芯等各方面技术还不太成熟,到2007年左右才基本形成规模。因为i-phone系列不能换电池,电池续航时间短,所以拥趸们开始青睐充电宝,后来智能手机越来越多,都存在续航不够的问题,所以充电宝才火了起来。”曾经经营充电宝产品多年的北京经销商何女士,对于充电宝的市场发展历史非常清楚,“2010年左右就多了,市场上有点名气的牌子得有500-600个吧,生产厂家更多,都数不过来了。”
不过,由于缺少行业标准和国家强制标准,移动电源产品质量堪忧,容量虚标、以次充好等屡见不鲜,甚至爆炸伤人事件也时有发生。根据2014年7月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抽检结果显示,被抽检的32个批次移动电源产品,100%存在质量安全风险。其中9个批次产品的电芯重物冲击测试不合格,存在发生内部短路时起火爆炸的危险;28个批次产品输出电气性能测试不合格,存在损害被充电设备的风险;20个批次产品外壳材料可燃性测试不合格,存在无法对电芯起火进行阻燃的风险。此外,17个批次产品存在容量虚标问题。“消费者也不知道怎么选充电宝,没标准啊,也就看品牌知名度、价格、标称容量等等指标,对产品内部结构和技术信息一无所知,而且市场上代工产品、山寨产品、假冒伪劣产品多如牛毛,根本就分不清楚,也就稀里糊涂地买来用。”对于充电宝,曾经购买过十余个品牌充电宝产品的北京消费者刘女士心有余悸,“不骗你,充电的时候,从来都是放得远远的,后来坐飞机都不让带了,可见有多危险。”
新国标将致部分品牌退市
从今年8月1日起,移动电源市场乱象有望得到有效遏制。国内首个移动电源国家强制标准《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》包含了30多项硬性数据指标。业内人士认为,该标准对移动电源的质量检测达到了无死角覆盖,将有力地抬高移动电源生产制造的安全门槛,规范市场秩序。“强制性标准不同于推荐性标准,这些都是硬杠杠,会把那些技术水平低的产品挡在市场之外,也给无线充电、锂聚合电池等新锐技术的发展,提供更好的市场空间,从技术上尽可能地解决产品的安全问题,让消费者不再提心吊胆。”对于新国标的实施,国内某知名移动电源生产企业市场推广负责人姚先生非常乐观,“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小的,或者山寨工厂,连售后服务体系都建不起来的,在新国标下可能就得退市了。”
新国标即将正式实施的消息,加剧了移动电源行业的洗牌,但整个市场规模仍然在稳步提高。据《2014年度中国移动电源市场研究报告》显示,2011年-2014年移动电源市场规模分别为34亿元、58亿元、105亿元、165亿元。2015年国内移动电源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20亿元,同比将增长51.72%,2016年将达到320亿元。
不过,业内人士也表示,单靠国家强制标准,仍然不足以对市场形成绝对的影响力,还需要有相当长的磨合期。对充电宝市场来说,产品安全性、真实容量、性价比是硬指标,只有真正优秀的产品才能最终获得消费者的认可。
便利背后存能量转化黑洞
仔细查阅即将实施的《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》后记者发现,在诸多的指标中,并没有包含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充电转化率。事实上,这一指标对于移动电源产品的实际容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。
“老实一点的品牌会标明自己的实际充电转化率,但也有品牌偷奸耍滑,玩新名词,用什么板端转化率来糊弄消费者,而板端转化率与实际转化率相差甚大。”对于市场上极为混乱的充电转化率标识情况,从事充电宝产品销售多年的何女士颇为担忧,“这个指标,对充电宝产品是最重要的,不同产品的技术能力不一样、转化率也不一样,标称同样容量的产品,实际使用效果差异非常大。”据业内人士介绍,目前移动电源采用的内置电芯(18650型电芯与锂聚合物),标称电压一般为3.7V,而手机等数码产品的标准输入电压为5V。因此,移动电源需要通过升压管理板输出5V给手机等设备充电。以6000mAH的移动电源产品为例,根据能量守恒定律,电池充满情况下的能量为6000mAH×3.7V=22.2Wh(瓦时),升压转化为5V之后,总体能量不变,但是电量为22Wh÷5V=4400mAH。经过这一步转化,原本6000mAH的电量就只剩下了74%,4400mAH就是充电宝实际能够供给手机的电量。而且通过数据线连接移动电源给手机充电时,仍然会产生电路转换损耗、电阻损耗、电压损耗、产品自身供电损耗、自身运行系统损耗等等诸多损耗。即使以目前市场上较高的85%转化率计算,真正到达手机电池的电量也只约为4400mAH实际电量的85%,也就是3774mAH。从6000mAH的电芯容量,到3774mAH的实际输出电量,其间大约损失了38%的电量。也就是说,“实际容量转换率”仅为62%左右。“很简单的道理,给充电宝充电的时候,充电宝、连接线和AC变压器都会发热,这就是电能损耗;把手机连上充电宝充电时,充电宝、连接线和手机都会发热,这也是电能损耗。这两次损耗下来以后,不仅充电宝本身的标称电量能够最终充入手机的电量损耗较大,电网电量到手机实际使用电量的损耗更大,如果不能从技术上解决这个问题,充电转化率较低的产品事实上就成了能源黑洞。”